华为云实现出售的收益688亿元,同比增长24.4%,海外公有云收入增长超过50%,昇腾AI云服务实现6倍增长。
2、3 月 31 日,国家数据局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明白准确地提出 “今年要实现 60% 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,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超过 80%
3、人工智能基建加速带火柴油发电机组销售:2025年国内数据中心用柴油发电机组市场规模,比2024年入超过100%。
数据中心规模扩张:生成式 AI 的普及推动算力服务商加速布局超大型数据中心(AIDC)。例如,华为星河 AI 数据中心的单机柜功率密度达 25kW,是传统数据中心的 3 倍,对高功率柴油发电机组(1.6-2MW)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。
备用电源的 “强制配置”:根据《数据中心设计规范》,A 级数据中心需 100% 冗余备用电源系统,柴油发电机组占比超 90%。算力服务商为保障服务连续性,必须同步扩大备用电源投资,直接拉动市场需求。
电力成本占比高: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运营支出的 30%-50%,柴油发电机组的高效性(发电成本约 0.8 元 / Wh)明显低于储能(1.2 元 / Wh),成为算力服务商控制成本的关键选择。
政策补贴的 “转移收益”:地方政府对柴油发电机组的采购补贴(如深圳 “训力券” 最高 30%)直接降低算力服务商的资本开支,提升其利润率。
集中采购优势:大型算力服务商(如华为云、阿里云)通过集中采购与柴油发电机厂商谈判,压低采购价格(国产机组价格比进口低 20%-30%),同时推动技术定制化(如华为 “灵蜂” 智能引擎),逐步提升运营效率。供应链重构的 “受益方”:国产厂商(如潍柴重机、科泰电源)为争夺算力服务商订单,提供更长账期、更快交付周期(当前国产机组交付周期比进口缩短 40%),间接降低算力服务商的资金压力。
智能化升级:算力服务商与厂商合作开发低噪音、低排放机型(如国六标准机组),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,提升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。储能互补方案:部分算力服务商试点 “柴油发电机 + 储能” 混合供电模式(如深圳宝安移动储能车项目),通过峰谷电价套利减少相关成本,而柴油发电机的稳定性为储能系统提供冗余保障。
柴油发电机投资占比低:数据中心建设中柴油发电机成本仅占总投资的 3%-5%,但算力服务商通过扩大数据中心规模(如 2025 年贵州枢纽新增 50 个超大型数据中心),可实现收入 10 倍以上增长,远超柴油发电机市场本身的增速。AI 服务的 “高的附加价值”:算力服务商提供的 AI 训练、推理服务单价(如 GPT-4 调用成本约 0.03 美元 / 1K tokens)明显高于柴油发电机采购成本,形成收入与成本的剪刀差。
算力资产的稀缺性:在 AI 军备竞赛中,拥有大规模算力资源的服务商(如华为、腾讯)被长期资金市场赋予更高估值(如 2024 年全球 AI 算力服务商 PE 均值达 60 倍),而柴油发电机制造商 PE 仅 15-20 倍。政策红利的 “传导路径”:国家枢纽节点建设、绿电补贴等政策首先惠及算力服务商(如优先获得土地、电价优惠),再间接传导至柴油发电机厂商。
AI 应用的不可逆趋势:生成式 AI 已渗透至金融、医疗等领域,算力需求呈刚性增长(2024 年全球 AI 算力需求量开始上涨 400%),即使经济下行,企业也需维持算力投入以保持竞争力。备用电源的 “生存刚需”:数据中心断电导致的损失(如金融交易中断每分钟损失超 100 万美元)迫使算力服务商优先保障柴油发电机配置,需求弹性极低。
氢能、飞轮储能的成熟度不足:氢能备用电源成本是柴油的 3 倍,飞轮储能容量有限(当前最大 20MWh),3-5 年内无法替代柴油发电机的主流地位。绿电供应的区域限制:西部数据中心依赖火电调峰(如内蒙古风电弃电率 5%),柴油发电机仍是保障电力稳定性的必要补充。
短期逻辑:算力服务商通过扩大数据中心规模,直接拉动柴油发电机需求,同时享受政策补贴与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成本红利。长期逻辑:AI 算力服务的高的附加价值特性(如模型训练收费)与稀缺性(国家枢纽节点牌照)使其估值体系独立于传统制造业,业绩弹性远高于柴油发电机厂商。
盘古大模型 5.0 的行业穿透性:华为云发布的盘古大模型 5.0,通过 ** 全系列(从十亿级到万亿级参数)、多模态(支持文本、图片、视频、雷达等 10 + 模态)、强思维(数学推理能力提升 40%)的技术突破,已在 30 多个行业、400 多个场景落地。昇腾 AI 云服务的 “护城河”:昇腾 AI 云服务实现40 天无中断训练(行业平均仅 2.8 天),集群故障恢复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(行业平均 60 分钟),并全面适配 100 + 主流大模型。这种技术优势使华为云在 AI 算力服务市场的份额快速提升,2024 年第四季度 AI 相关收入同比增长 120%。
东数西算的 “地理套利”:华为云在贵州、内蒙古、芜湖三大枢纽节点的布局,利用西部电价低(0.3 元 / 度)、PUE 限制宽松(1.3)的优势,构建 “算力一张网”。例如,芜湖数据中心通过2ms 超低时延覆盖长三角核心城市,支撑电商、游戏等实时业务。国产替代的 “安全溢价”:在政府、金融等关键行业,华为云凭借100% 国产化软硬件栈(如鲲鹏芯片、欧拉操作系统),成为 “自主可控” 的首选。2024 年华为云政务云市场占有率达 35%,高于阿里云的 28%。
政企市场的 “深度绑定”:华为云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(如常熟、邢台),通过80% 首年补贴吸引企业上云。2024 年华为云政务云客户复购率达 75%,明显高于行业平均 50%。开发者生态的 “虹吸效应”:华为云开发者社区已汇聚 600 万开发者,推出ModelArts Pro等工具链,将 AI 模型开发周期从 3 个月缩短至 7 天。这种生态优势使其在 AI 原生应用市场占据先机。
大模型训练需求的 “核聚变”:生成式 AI 训练对算力的需求年均增长 400%,而华为云通过昇腾 910B 芯片 + MindSpore 框架的软硬协同,将千卡集群训练效率提升至 50%(行业平均 30%)。这种效率优势使其在超大规模 AI 训练市场的份额快速提升,2024 年达 22%,仅次于阿里云的 25%。推理算力的 “长尾市场”:华为云推出弹性推理服务,支持按需付费(0.01 元 / 核时),已服务 400 + 网络公司,推理算力收入同比增长 180%。
海外市场的 “突破”:华为云 2024 年海外收入增长 50%,在东南亚、中东等地建立 15 个区域中心。例如,与沙特阿美合作建设中东最大 AI 训练集群,合同金额超 10 亿美元。跨境数据流动的 “合规优势”:华为云通过全球存算网实现数据 “本地存储、全球调用”,满足欧盟 GDPR、中国数据安全法等合规要求,成为跨国企业的首选。
短期(2025-2027 年):AI 大模型训练需求爆发,华为云凭借昇腾算力和盘古大模型的行业穿透性,在政企市场快速扩张,预计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25%。
中期(2028-2030 年):东数西算工程深化,华为云西部枢纽节点的算力供给能力释放,叠加氢能、储能技术成熟,实现 “绿电 + 备用电源” 的混合供电模式,PUE 进一步降至 1.05。
长期(2030 年后):全球存算网建成,华为云通过 “东数西算” 与 “西电东送” 的协同,成为全世界算力调度的核心节点,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40%。
1、宏景科技:2023年10-11月连续斩获13亿订单,客户均为头部云厂商(推测为阿里、字节等),交付后1个月即产生收入。据产业链调研,公司正在跟进某大厂二期招标,2024年订单规模或超70亿。已进入阿里、腾讯、字节供应商名单,深度参与大厂“东数西算”布局。香港子公司落地,借力大厂出海东南亚(新加坡、印尼数据中心需求爆发)
2、潍柴重机:作为华为核心供应商,潍柴重机在超大型数据中心(AIDC)备用电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。其 20M33 机组在内蒙古数据中心的应用,单台功率达 2MW,直接支撑华为云西部枢纽的算力扩张。2025 年新增产能 500 台,但交付周期仍从 3 个月延长至 6 个月,显示需求旺盛。2025 年中标中国移动 10 亿元柴油发电机组集采,份额第一;与华为合作的深圳宝安移动储能车项目,通过 “柴发 + 储能” 混合供电模式降低运营成本。
3、科泰电源:华为柴油发电机组 “主力供应商”,产品单价超 200 万元,2025 年订单同比增长 120%。其 KM 系列智能环保集成电站适配华为云 AIDC 项目,支持单机柜 25kW 功率密度需求。
4、苏美达:全球化布局覆盖微软、京东等客户,2024 年柴油发电机组订单突破 10 亿元。其高压水冷机组在腾讯、阿里数据中心的应用,通过 “最后一道防线” 定位抢占高端市场。与华为合作开发的智能割草机器人电源系统,验证其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定制化能力,可能延伸至数据中心备用电源。
5、华丰股份:柴油发电机组缸体、曲轴国产化率超 60%,成本较进口降低 15%-20%。2025 年获潍柴雷沃 “产品开发奖”,深度绑定头部厂商。现有产能难以满足需求,计划扩产 30%,但设备交付周期延长至 6 个月。
6、蓝耘科技:2023年获得37.07亿元订单,是其2022年营收的9倍,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。在算力云服务领域具有技术优势,可提供高效、稳定的算力支持。主要客户包括头部云厂商和AI初创公司,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。
特别注意:本文章所载的材料和信息,包括但不限于文本、图片、数据、观点、建议、预测等,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也不保证其准确性、完整性或可靠性。本文章所述观点仅为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,也不构成对特定投资产品的推荐或保证